‘泰山红’石榴组培快繁体系构建初探毕业论文

 2021-04-20 09:04

南京林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杜珺熙

学 号

161702105

专 业

生态学

指导教师

谢冬

职 称

副教授

所在学院

生物与环境

选题来源

科研课题 √ 生产实践 其它 /

选题类型

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 /

选题名称

太湖复合型围堰对水质的影响研究

研究的目的

及意义

研究目的:通过多年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对比湿地内外水质的差异,并试图找出不同水质指标变化的规律(季节变化,年度变化等),分析水质监测指标的变化及其产生原因,寻找各个水质监测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太湖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水质监测的多年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复合型围堰对湿地公园水质的影响。

研究意义:进一步研究各个湿地公园在建设了复合型围堰后,对湿地公园内的水质改善有何种作用,从而为合理建设围堰,实施修复工程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对其他湖泊的类似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国内外同类

研究概况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中国是世界上相对缺水的国家,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缺水形势严峻。湖泊中储存着地球上大部分淡水资源,湖泊具备多种功能,包括供水、调蓄、生态等,湖泊生态系统对自然界和人类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湖泊总蓄水量达7.0× 1012m3,其中淡水储量2.25×1012m3,因而湖泊将在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具有防洪、灌溉、渔业、调节气候、工农业及生活用水等多种重要功能。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污染物排入湖泊,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许多湖泊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危害,是国内外水环境研宄的重要内容湖泊富营养化是由于氮磷等营养盐浓度过高而导致水体生产力变大的一种水污染现象,全世界上的绝大多数湖泊为磷限制,少数湖泊是氮限制。富营养化的标准一般是总磷浓度超过0.035mg/l,透明度低于3m。湖泊的富营养化是一个相对较为漫长的过程,但是人类活动干扰大大加快了湖泊富营养化的进程。原本在自然条件下数千年才能发生的改变,由于人类活动的千扰可能在短短数十年就发生了。湖泊富营养化会带来多种危害,包括藻类的大量繁殖,会消耗水体中的DO,使得DO浓度大为减少;藻类聚集后会在水面上漂浮,导致水体透明度下降,干扰其他植物的光合作用;某些藻类可以发出腥臭味,影响水体的景观等价值;有些藻类还能释放有毒物质,导致鱼类等生物的死亡。

我国湖泊众多,共有2万多个,空间分布差异明显,西部以青藏高原湖泊为主,东部则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分布着大量淡水湖泊,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很多湖泊已经达到富营养化状态或正在向富营养化演变中。根据《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我国118个湖泊中全年总体水质处于Ⅰ~Ⅲ类的共28个,Ⅳ~Ⅴ类的有69个,劣Ⅴ类的有21个,分别占了评价湖泊总数的23.7%、58.5%和17.8%;主要的污染物为TP、CODMN和NH3-N;呈中营养化状态的湖泊比例为21.4%,呈富营养化状态的湖泊比例达到了78.6% 。可见,我国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已经十分明显。

外源营养盐控制是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的基本前提。因此,在太湖等富营养化湖泊治理过程中提出了“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等外源控制策略。 然而,在经历了初期的点源污染治理后,面源污染成为湖泊富营养化控制的难点。比如较早开展流域营养盐控制工作的北美五大湖之一的伊利湖,在治理 20 a 之后入湖河道的反应性活性磷( SRP)浓度不再下降,近年来甚至开始增加,面源污染过程及流域磷累积效应开始显现。太湖流域在经历了 10 a 的高强度富营养化治理后,至 2017年,蓝藻水华问题依然严峻,而外源负荷下降缓慢是其中一项重要原因。 因此,了解湖泊流域的面源污染特征对于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策略及湖泊修复路径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湖泊水质监测是湖泊生态维护、修复治理和湖泊流域管理的前提。在中国,湖泊监测主要集中于大湖泊,面积小于 10 km2的小湖泊缺乏监测数据。

国内外已有大量水质监测及污染物变化趋势的分析研究,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从流域概况、流域水质监测现状、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经分析表明,主要污染物因子为溶解氧、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含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各个湖泊的上中下游的主要受影响因子游各有不同。

氮、磷是湖泊生态系统必需的营养元素,但是,大量氮、磷的输入和累积破坏了湖泊生态平衡。由于水质退化,太湖的营养化程度加重,经常发生绿色“水华”。从湖内氮、磷的营养成分分析,其指标均在中一富营养和富营养化水平。以氮、磷指标评价,太湖的中一富营养化和富营养化的面积已占太湖总面积的90%以上。无锡市太湖沿岸由于富营养化程度较高,近几年来夏季经常有兰藻滋生,严重影响水质。

湖泊沿岸的防浪堤在防洪调蓄、防止湖岸侵蚀、固持湖泊水面防止人为蚕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防浪堤的建设对湖滨带进行了强烈的切割,隔断了水系的连续性,造成了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的连通,加上运行水位上调,原呈缓坡地形的沿岸带变成了水桶式的跌坎地形,使湖泊沿岸带原有的天然滩地大量消失,深水增大及消浪作用下降,使湖滨带生境条件急剧恶化,包括湿生及挺水等大型水生植物难以生存,对湖滨带生态建设带来极其不利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各地政府投资对河流进行了治理,实施了各类工程,铺设污水管道,清淤疏浚,设置拦水闸坝,对河岸两侧进行绿化美化,沿河建设污水处理厂,使河流水质有了明显改善。因此,对湿地生态系统开展全面而有效的研究,研究各个湿地公园在建设了复合型围堰后,对湿地公园内的水质改善有何种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内容

及计划

  1. 对比太湖湿地内外水质的差异,并试图找出不同水质指标变化的规律(季节变化,年度变化等);
  2. 分析水质监测指标的变化及其产生原因;
  3. 寻找各个水质监测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
  4. 研究复合型围堰对太湖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水质的影响;

2019年12月 选题

2020年1~2月 查阅文献,撰写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

2020年3~4月 调查与实验,收集数据

2020年5~6月 处理数据,撰写论文,论文答辩

特色与创新

通过研究太湖湿地公园在建设了复合型围堰后,对湿地公园内的水质改善有何种作用,从而为合理建设围堰,实施修复工程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对其他湖泊的类似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指导教师

意 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优先添加企业微信。